來源:衛視在線(冀)
信息來源:王秀軍
一直以來,就想有一塊比較好的採集卡,因為它是衛視數碼玩家不可缺少的工具,截圖、錄製都離不開它。從最初的天敏電視卡,換到圓剛採集卡,到現在的麗台電視(廣播)接收採集卡,雖然步步日趨完善,採集效果也在提升,但畢竟是仍停留在AV和S端子輸入,仍沒有達到高清的標準,仍是模擬信號。DV採集用的IEEE1394接口雖然屬於數字信號的範疇,但仍然還是720x576的標清!
早就想向高清採集進軍,但至少採集卡要有色差分量端口才可以,這種採集卡市面上極少見,即使有價格也較AV/S輸入採集卡貴很多,但色差也仍屬模擬信號,最好是一步到位的HDMI端口數字音視頻採集。HDMI數字高清採集卡市面上不是沒有,而是針驪普通大眾來說太昂貴了,只能看看圖片過一下癮。現在讓人欣喜的是,終於有了千元以下的高清採集卡了,而且還是HDMI/YPBPR/S-VIDEO/COMPOSITE數模/高標清端口一應俱全!
這是一款國內某廠今年開發的新產品,其型號為YT-HDC01,版本VER1.2,非常醒目的是紅綠藍三色輸入RCA,顯然是色差輸入端口,整板通體呈黑底色,三塊主芯片對應三類接口,這塊卡並沒的採用我們常見的PCI接口方式,而是採用了更為高級、速度更快的PCI-E EXPRESS 16X接口,但一般多用於獨立顯卡。板的右上部分印有本卡型號及所採集的標準:HDMI CAPTURE,YPBPR HD CAPTURE,720P 1080I,即HDMI、色差輸入,720P/1080I格式高清採集。本卡輸入接口:右側(最下面)是我們期望已久的HDMI輸入接口,中間是色差輸入接口,擋板上都沖印有相應的字符。左側(最上面)是一個6針多功能圓接口,這是一個AV/S端口輸入接口,類似於電腦顯卡上的TV-OUT接口,當然隨卡也配置了一根轉換線:黃色一端插入卡上圓形相應接口,另一邊則是AV及S端子輸入,本卡的模擬音頻輸入都是共用的,即V、S端子、色差這些模擬視頻輸入時,模擬音頻則是共用這一組(2聲道)輸入,顯然用色差採集高清節目的多聲道音頻是不現實的。
下面簡單地分析一下板載芯片的作用:採集卡上共有三塊主芯片:TM6202、AD9985A和SIL9013CLN,分別負責三類接口的採集。板子中部靠近色差輸入的芯片是AD9985A,它負責色差信號的採集。AD9985A是ADI公司(模擬設計公司ADI,官方網站http://www.analog.com)的模擬接口芯片,該芯片可提供8位、300MHZ模擬帶寬和140 MSPS的轉換率,主要用於基色及色差信號的數模轉換。下面的SIL9013CLN則負責HDMI信號的採集,它是SLICON(矽映電子科技,官方網站http://www.siliconimage.com)專用於HDMI接收採集的芯片。而在板子裡部的芯片TM6202則負責AV/S端子採集及PCI-E接口相關聯。TVMASTER是TRIDENT(泰鼎公司,官方網站http://www.trident.com)專用於AV/S板卡類的芯片,TV-MASTER是一個高度整合的,USB2.0的方便便捷的電視圖像捕獲設備,它整合了兩通道16BIT音頻ADC,兩通道10BIT、2D梳狀濾波器的高性能的視頻解碼器(VIDEO DECODERS)以及一個內嵌的MCU。這個公司對於我們來說有些印象,LCD顯示器及我們的三合一中均有它的芯片。以上三個芯片資料均來自其官方網站,更詳細的資料大家可以上其網站查詢。
其實國外很有名氣的BLACKMAGICINTENSITY HDMI採集卡,與本卡的芯片有些是相同的,它具有一入一出兩個HDMI接口,另一側類似電腦並口的裝置,則是所有模擬輸入接口的集合,即AV/S/色差輸入,當然它也配置了一條轉接線。美國BLACKMAGICDESING公司的這款產品也定位於入門級,現在售價已降至199美金,國內售價仍在兩千左右,更詳細的資料大家可以上該產品的網站:http://www.blackmagic-design.com/products/intensity,相對而言本卡則是很超值的。
本卡包裝做得很漂亮,包裝內隨時附送了一根HDMI連接線,一根色差線,安裝光盤和會聲會影10安裝盤和使用手冊。本卡驅動及應用軟件做一張小光盤上,安裝也非常簡單,當然你的電腦主板必須有PCI EXPRESS 16X插槽。一般而言,近幾年出的主板都有,裝好重新開機後,電腦就會發現新的多媒體硬件,這時將隨機小光盤放入電腦光驅中,光盤中的HDMI_DRIVER文件夾是驅動,而DVR文件夾中則是本卡的應用軟件,成功安裝驅動後,會在“設備管理器”中出現一個SD/HD VIDEO CAPTURE DEVICE,證明此卡驅動安裝成功,再安裝應用軟件。軟件初次使用時,要求我們輸入密碼,在光盤的SN.TXT記本事可以找到,以後再啟動時就不需要了。
應用軟件界面很清爽,與一般的電視卡類似:顯示窗口中的界面大家很熟悉吧,不錯,這就是F3高清機的開機畫面。最上面是錄像及文件回放用到的按鈕,右側是音量調節,可以用+、-鍵步級調節,也可以直接拖動左側的級條直接調節,中間的M是靜音按鈕。中間是本地時間顯示,小字的時間則是錄像文件時長的顯示,以及錄像大小的顯示,單位是MB。左側是採集接口選擇,如果我們選擇了HD VIDEO CAPTURE,則只顯示HDMI和Y/Pb/Pr,選擇了HDMI接口輸入,並非陰影中的色差輸入,這一點要注意。每選擇一種輸入端口,在其顯示界面的右上角都會有相應的屏顯提示。
界面中的四個黑色按鈕分別對應設置、皮膚、截圖和放大四個選項,其實上面的圖標也說明了它的功能。這個HONESTECH DVR 2.5採集軟件其實是國外的一款產品,初始化後的界面皮膚是藍色的,點一下第二個圖標。點一下第三個拍照圖標,就可以截下實時正在播放的視頻圖片,其大小為原始分辨率,當然也與你的設置有直接關係。
設置包括3部分:視頻設定、錄像設定和處理組件對話框。首先要先選擇採集裝置,其實就是採集卡,這個應用程序可以選擇採集源,本塊採集卡分成兩部分,一是高清,二是標清,即分別對應HD VIDEO CAPTURE和SD VIDEO CAPTURE,原來電腦中的麗台模擬採集也被識別,這裡我只用本卡部分。雖然是同一塊採集卡,因有多個接口輸入來源,故分成兩大類:高清和標清。高清HD對應HDMI和色差分量接口,標清SD對應複合視頻和S端子,左側的4個滑塊還可以對圖像的亮度、對比度、色度和飽合度進行調節。
錄像設定的選項比較多,主要有幀頻、大小、畫質、比特率、編碼速度等。錄像文件格式為MPG,不管高清標清節目都是這樣的,默認保存路徑是My documents honestech dvr,截圖的圖片及錄像的文件都存放在這裡,當然你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更改路徑。本頁的標題就是HD MPEG2,所以均與高清有關:大小實際是指圖像的分辨率,這裡的分辨率可以是原始的分辨率,也可以不是,共有1920x1080、1280x720、720x576三種,幀頻有5種可選,畫質有3種可選,編碼速度有5種可選,畫質對應著比特率,當然也可以自己調節碼流大小,我們選擇的結果最後在信息欄中體現出現:如採用HDMI作為採集端口,以MPEG-2作為編碼方式,分辨率為1920x1080,幀頻為25HZ,畫質為高,比特率(碼流)對應20M,則錄像文件為9.1GB/小時。
關於分辨率、幀頻、畫質、碼流、編碼速度之間的關係,本人作了系統整理,這其中還對應著一個電腦的CPU選擇問題,因為採集高清是一件很耗資源的事情,如上面我們選擇的配置,最小要和INTEL酷睿雙核2.4G的CPU,內存至少為2G。指出了CPU大小的選擇,當然是主頻越高越好。顯然,分辨率越大、碼流越大,畫質越好,相應的對電腦的配置就要求越高,玩高清收看、高清採集,沒有一台高配置的電腦是不行的。本人原來配置的THPC接收和播放高清節目還可以,這次採集就顯得力不從心了,電腦硬件也相應地作了升級,CPU升級為酷睿雙核2.8G,內存升級為4G,板載(內建)顯卡還能應付,暫未升級,以後有時間加裝一塊1G顯存的獨立顯卡。
大家看到了還有DVD、SVCD、VCD的選項,可在錄像欄中並沒有。如果我們在選擇採集裝置時選取SD VIDEO CAPTURE,在錄像設定欄就不是上面這樣的了,錄像模板中就有了MPEG-1/2編碼選擇,以及PAL/NTSC兩種制式的DVD、SVCD、VCD的選項了。這裡可以靈活掌握:如果自己熟悉各種參數配置,可以像上面那樣分項來選擇,如果不明白,可以直接點相應制式下的DVD、SVCD、VCD,其中SVCD、VCD的碼流是固定的,而DVD的碼流是可變的,也就是說可以有分辨率、畫質的選擇。我們看到,DVD這種分辨率既可以在HDMI/Y/PB/PR端口中輸入,也可以在S-VIDEO/COMPOSITE中輸入,在高清中它是最差的,在標清中它又是最好的,雖然相同碼流下所占的文件大小是相同的,但不同的採集端口清晰度是不同的,如果條件允許,優先採用HDMI端口採集。
處理組件對話框是設置的最後一項,其實這是與截圖相關的,也就是選擇截圖文件保存的格式,有四種格式可以選擇:JPG、PNG、GIF、BMP。理論上位畔BMP文件清晰度最高,但文件體積也最大;JPG最小但清晰度也最差,可以自己根據實際情況決定。文件大小與分辨率有直接關係:以下為BMP格式的文件,1920x1080,大小6076KB;1280x720,大小2701KB;720x576,大小1216KB,同一分辨率下文件大小相同且不隨畫面的內容而改變。在本欄中,還有硬盤信息這一項,可以直觀地看到本機硬盤中各分區的使用情況。另外,分辨率的選擇及畫面比例等操作還有快捷方式,即在畫面播放窗口下右鍵,就會彈出一快捷菜單,在這裡可以完成設置中的大部分功能。
一切設置安裝完畢後,就進入實戰狀態了。雖然HDMI接口支持熱插拔,但最好是在接收機和電腦關機的狀態下接好HDMI連線,以防不測發生,預防為主總沒有壞處。將手頭有MDMI輸出的設備逐一做了測試:第一批的同洲8800高清機、DK8000-F302、開博爾K005高清播放機、HSD8410高清DVD機、三星HD100數碼相機。首先明確一點就是,從HDMI端口輸出的信號並非都是高清信號,也可以輸出標清信號,HDMI只是一種數字信號的傳輸規範而已,當然有些標清信號可以倍線為高清分辨率信號輸出,但其本質仍然是標清的。
第一個測試的對象是同洲機,這也是第一批國內量產的高清機,當時是為高清影視頻道服務的。這個型號機器功能及接口比較全面,當然也是要用HDMI測試,輸出可以在576/720/1080三種分辨率下隔行/逐行切換,很方便比較,不過只截了其中的一個尋星菜單,確實比以前的截圖清楚很多。除非特殊說明,本文中的截圖均為1080/16:9方式。但對於免費的央視高清頻道,卻不能顯示圖像,只能看到菜單,看來真的印證了傳說此機有HDCP保護的說法,但重啟後標清卻能顯示並順利截圖,確實很奇怪!
第二款有HDMI輸出的當然是F3,以前的F1、F2都低價處理了,經不住誘惑又購入了F302,這是重點測試的一款機型。開機畫面當然不能錯過,正宗的1920x1080圖片,在9月28日第一時刻,又抓到了剛開播的CCTV-1 HD畫面,朝聞天下的畫面質量相當不錯。但令人費解的是明明是16:9的節目源(標清肯定沒有這麼好的畫質,另外這是在演播室!),非要切去兩邊,以4:3的比例播出,不知此舉為哪般,難道是要照顧用4:3電視收看高清節目的觀眾,要知道,收看高清節目的觀眾幾乎都選擇了16:9的高清液晶電視機!再說了雖然素材是16:9的高清節目,在高清傳送時用高肖信號,在標清並機同同播時可以將兩邊裁切,成為4:3的比例播,很好處理的,香港標清節目同播時都採用了這一做法,這種做法的好處是畫面不變形,畫面原汁原味。
有些朋友可能說了,載圖完全不必要用價格很高的HDMI採集卡,只要錄下的節目在回放時抽取一幀,畫面的效果也不錯。是的,F3以及眾多的高清接收機現在都可以做到源碼高清錄像,或者雙漢卡等類似的電腦接收卡也可以即時錄製,載圖得到的也是原始比例的畫面。但有一點可能大家忽略了,高清接收機在錄像時能錄下操作菜單嗎?在菜單操作時又能錄像嗎?HDMI採集卡則不然,它可以隨時載取帶有操作菜單的畫面,也可以錄製正在進行菜單操作的畫面,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,當然高清清晰度也是它的特點之一,並可以以幾種分辨率輸出,比較靈活。
只要點擊操作界面中的照相機(拍照)圖標,就可以隨時將正在播放的畫面截取下來,存儲在設定好的目錄中,而在本界面中的顯示方式則有多種。點擊操作界面下面的@郵件圖標,則會將當前的截圖以郵件發送出去,而點擊下面的文件夾圖標,則會出現三種顯示方式:1、顯示預覽約略圖和文件名;2、只顯示文件名;3、顯示文件名稱、大小與錄像時間,圖示則是第一種,其文件命名格式有一定的規律,圖片被存儲為P_SEP18_214952.PNG,即P開頭以月日時分秒命名的PNG文件;音視頻文件格式為MPEG2 _ SEP28_214952.MPG,即MPEG2壓縮方式,月日時分秒命名,MPG文件而若壓縮成DVD文件,則是以DVD開頭,如DVD_OCT04_171717_0.MPG。
上面我們已說過,本卡有四種輸入接口:AV、S、色差分量和HDMI,下面我們仍以F302為例來說明四種接口截圖的區別:1、普通的複合視頻輸入。這是最基本的,所有的採集卡都具備的,用AV輸入的截圖,當然只能是4:3的,從這個菜單來看,字跡有重疊現象,且邊緣抖動得特別厲害,人眼看時間長了很難受。2、S端子亮色分離輸入。同樣的F3操作主菜單,也只有4:3這一項選擇,但字的邊緣看上去整齊多了,我們常見的模擬採集卡也就是達到這個水平。
如果要清晰度再高,那只能是色差輸入或HDMI輸入了。色差及HDMI都既可以傳送高清信號,也可以傳送標清信號,即便如此,在HDMI輸入下採集高清信號,也比S端子採集的要清晰一些,只有仔細對比,才能發現細微差別。HDMI和色差輸入的截圖差別極小,可以說是處於同一水平上,基本看不出區別來,但720P和1080I在菜單截圖上還是有區別的。HDMI輸入下,分辨為1920x1080的F3菜單截圖,分辨為1280x720的截圖,雖然顯示同樣的內容,都是16:9的比例,但畫面菜單內容的位置發生了變化,但二者的清晰度幾乎沒有什麼差別,都很清晰,當然比AV、S端子採集的圖片要清楚很多。就像看慣了標清,剛一看到高清節目是一樣的感覺。
從上面的實際對比中,我們也驗證了理論上的說法,採用HDMI輸入方式截取的圖片最為清晰、色差次之,S端子更次之,AV採集則是最差的,當然我們以相同的內容採用不同方式傳輸來比較而言。還有一點是很特別的,那就是720P這個分辨率:在HDMI狀態下,將分辨率調整為1280x720,如果此時接收機的輸入分辨率仍為1920x1080模式,則會出現兩幅並列且色彩不正常的畫面,只有將接收機的HDMI輸出分辨率也調為1280x720,才會有正常的畫面出現。
其實出現這種現象已經不是什麼怪事了,以前我們也見過多次,這就是逐行和隔行輸出不匹配造成的。以前在調試DVD時就有之,剛有色差逐行掃描時,如果你的電視機的色差輸入又有逐行輸入和隔行輸入之分,DVD輸出調整不當則會出現這種現象。還有就是卓異的逐行輸出數字機也是這樣,本機中並非色差或HDMI輸入不能自動適應,而是分辨率逐行/隔行不匹配造成的,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F3的720P輸出是真實的,而1080和576之間切換則不存在這種現象。
高清播放機的輸出又如何呢?去年國慶購買的開搏爾高清播放機,幾經軟件升級使用上還是不錯的,剛好也有HDMI和色差輸出,平時都是用HDMI輸出,色差一次都沒有用過,雖然這次購入的高清液晶電視機(TCL L40E9FBD)也有高清文件播放功能,但其兼容性比真正的高清播放機還是要差一些,三組HDMI輸入則是用足了:一組給F302高清接收機,一組給K005高清播放機,另一組給高清DVD。國慶前K005的內置硬盤已由640G換成了1TB,但仍顯不足,只能以後再升級了。高清播放機HDMI輸出接至HDMI採集卡的截圖,文件列表的小字非常清晰,這一頁全是720P的電影,碼率不高但也很清楚。再來一張播放畫面的實際截圖,清晰度也非常不錯,尤其是電影的字幕,特別清楚。
本人手頭有兩款有HDMI輸出接口的DVD播放機,儘管DVD的最大分辨率仍為720x576,但通過機內的倍線電路,可以以高清分辨率輸出,通過HDMI接口或色差接口輸出。但市面上有許多帶HDMI接口的DVD,價格低廉,並不一定有倍線輸出,前面我們就說過,標清信號也可以由HDMI接口輸出。筆者手中的這兩款機器則是真正的倍線輸出的DVD播放機,都是出口的名牌機器。這次我們是以一張廈新的DVD測試碟片來截圖的,看上去還不錯,另一張是卡拉OK的實時畫面,稍差了些,當然也與節目源好壞有關係。其實製作精良的DVD音質和畫質都是不錯的,只是市場把好端端的DVD做爛了。
上面我們說了好多關於本卡的截圖情況,當然用色差或HDMI接口輸入是最佳的選擇,我們用這塊卡不僅僅是為了截圖,主要還是採集高清信號,當然採集高清信號一定要用色差接口,有條件最好是採用HDMI全數字音視頻接口了。當時購來此卡時,曾在公司做過測試,截圖效果還可以,但一點擊紅色的錄像鍵,則跳出一個提示窗口,說是採集失敗,即不能錄像,還以為是卡有問題,後來諮詢技術人員,說此卡必須配合獨立顯卡才能正常採集音視頻信號,因為公司配置的電腦基本都是板載顯卡,辦公當然不成問題。但家中的電腦也是板載顯卡,截圖、採集都沒有問題,看來與電腦配置有很大關係。
錄像其實很簡單,選擇好輸入端口及連線,設置相應的分辨率及錄像碼流,點擊操作界面上的紅色錄像按鈕,就可以錄像了,此時界面中間有字號較小的時間在走動,時間前面的REC及小黑點也在閃動,下一行並且有相應的文件大小顯示,非常直觀。如果要停止錄像,則再按一次紅色的錄像鍵即可。上面我們已經說過,無論採集高清信號還是標清信號,都是以MPG為擴展名的文件。儘管如此,這些文件還是有區別的,如VCD格式的MPG文件是MPEG-1編碼,而DVD及高分辨率的文件則是MPEG-1編碼,而DVD格式下的VCD分辨率的文件也是採用MPEG-2編碼,也就是說DVD的畫面並非都是720x576,也可以是352x288的分辨率格式,這就是市面上大容量DVD的製作奧秘,當然是以牲犧畫質來換取更長的播放時間的,其實容量並沒有增加。
實際重放錄像的高清文件,的確是原始的分辨率模式,但伴音為MP2的雙聲道模式,而無論原來節目是什麼格式。重放的畫面質量略次於原始畫質,有時還有馬賽克出現,也許與電腦的配置有關,或許與板載顯卡有關,採集高清信號是很耗電腦資源的一件事情,電腦配置不高,運算處理能力就不強,很容量產生馬賽克現象。這裡只是初步測試,以後有機會升級電腦顯示卡,再向大家彙報新的情況。
採集DVD信號也是一件很耗時的事情,且原始的AVI文件占用也很大,如一盤60分鐘的DV節目,原碼採集到電腦中,大約占用14G的空間,雖然原汁原味,畫面質量較高,但還 要二次壓縮編輯,且時間碼早已丟失,比較折衷的方案就是直接用S端子輸入採集(一般的DV都有S端子輸入輸出),直接壓縮成DVD文件,省時省力,且保存了原始的錄像時間碼,而最後生成的DVD文件質量與原碼採集幾乎沒有什麼區別,當然DVD文件的碼率是可以選擇的。
以上是本人對這款國產HDMI高清採集卡的初步使用印象,總的來說效果還可以,是一款性價比比較高的高清採集卡,但相對那些昂貴的專業採集卡來說,它也僅僅算是一款入門級的產品,畢竟價格是相對低廉的。如果能實現數字音頻的源碼錄像,那就更理想了,更能體現出高清節目的魅力。
(全文完)